近日,逊克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。面对村委会无直接履行能力、中小企业急需工程款的双重困境,逊克法院以“善意文明执行”理念破题,通过柔性举措促成双方和解,实现企业权益与村务运转的双赢。
案件回顾
2020年,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某村委会公共服务中心及房屋改造工程,完工验收后,村委会因集体经济薄弱拖欠工程款47.9万余元。经法院判决后仍未履行,企业申请强制执行。在执行中发现,该村委会名下无存款,主要收入来自土地流转,短期内无力清偿,而申请企业作为中小企业,资金链已受严重影响。
执行时刻
在执行过程中,逊克法院面临着双重现实的影响:一是47.9万余元工程款是中小企业的“生存钱”;二是村委会仅靠土地流转收益维持运转,强行冻结账户或查封设施易导致村务停滞。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协商,量身定制“分期履行+收益管控”方案,村委会分6个月每月支付8万元,逊克法院对土地流转收益采取控制性措施确保履约。在逊克法院的持续跟进下,村委会通过规范收益管理筹措资金,于2025年6月19日提前足额交付全部款项,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兑现,既解了企业资金困局,又保障了村务正常开展。
本案不仅是逊克法院善意文明执行的鲜活实践,更是以司法担当搭建起企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共赢桥梁——47万余元工程款既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的“及时雨”,亦化作保障基层组织运转的“稳定器”。未来,逊克法院将持续以司法为民初心精准施策,让每一次执行实践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助力、服务基层治理的支撑,以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。